在北京,,趕上入伏,。熱得沒處躲沒處藏,,又不喜歡房間里空調生產出來的生冷,就想到了天壇公園古柏下的蔭涼,。
天壇始建于公元1420年,,也就是明永樂十八年,清乾隆,、光緒時曾重修改建,,為兩朝皇帝祭祀皇天、祈求五谷豐登的場所,,現(xiàn)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,。祈年殿、皇穹宇,、回音壁固然是天壇公園內的標志性建筑,,但滿園可用氣勢磅礴來形容的那些參天古柏,營造莊重肅穆的氛圍的同時,,其遮天蔽日的綠,,同樣叫被溽熱折磨得走投無路的人心向往之。
正所謂,,不到長城非好漢,,不到天壇,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“前人栽樹,,后人乘涼”,。天壇公園里古樹約有3600多棵,其中柏樹最多,,可以說是古柏成林,。那為什么天壇遍植柏樹?這是因為柏樹生存力極強,,且四季常青,、象征長壽,故而歷代帝王都喜歡在各種用于祭祀的壇廟,,以及帝王陵寢等處栽種,,以示“江山永固,萬代千秋”,。明永樂年間修建天壇時,,就在建筑物周圍植下大片大片的柏樹,后來嘉靖年間又種植過一批,;而清朝乾隆時期對天壇建筑進行改擴建時,,同樣栽種過很多樹,但這批樹以槐樹和柳樹為主,所以,,園內如今也有很多古槐樹和古柳樹,。
作為有著3000余年建城史、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,,除了天壇公園內的古柏,、古槐,再把遍布全城的古樹加上,,總數(shù)早已超過5萬棵,,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排在第一位的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參觀天壇時就曾說過:“天壇的建筑很美,,我們可以學你們照樣修一個,,但這里美麗的古柏,我們就毫無辦法得到了,?!?
天壇公園里有知名度的古柏比比皆是,但名中之名,,是九龍柏,。
九龍柏位于天壇回音壁西北側,相傳明朝永樂十八年所植,,身高十余米,,其軀干粗壯,好似九條巨龍扭結而成,,雖經(jīng)幾百年風霜雨雪,,但至今仍生機勃勃、郁郁蔥蔥,、挺拔蒼勁,。明清兩代,皇帝冬至日到圜丘壇祭天時,,按路線,,必須得路過九龍柏,所以,,此柏又被冠以九龍迎圣柏。導游說,,夏天的清晨,,不管天氣有多熱,只要你靜心站在九龍柏前,,雙手的手心朝向如九條巨龍盤繞著的樹干,,就會有絲絲涼意,從手心,,漸漸漫散至全身,,令人心怡,,倍感舒爽。
我喜歡在北京不停地尋找,,尋找那些有年歲,、有氣質、有涵養(yǎng),,同時也讓人敬愛仰望的古樹,。
我喜歡和古樹久久對視,喜歡一遍又一遍撫摸古樹粗糲中的細膩,,喜歡在古樹特有的沉穩(wěn)幽遠和閑適優(yōu)雅中,,尋找?guī)装倌觊g故都的歷史密碼、歷史信息和文化色澤,。故宮御花園里的連理柏,、龍爪槐,龍?zhí)豆珗@里的刺槐,、龍爪柳,、洋白蠟,頤和園樂壽堂前慈禧太后(乳名蘭兒)鐘愛的玉蘭樹,,老胡同里隨處可見的石榴,、核桃、國槐,、銀杏……這些古樹,,不僅與京城紅墻綠瓦的古建筑相映成輝,也令今日的首都古意悠悠,、詩意濃濃,。
古樹是一種文化符號,也是一種文化精神,,是自然與人文的交織,,更是歷史與文明的記憶。
人生如樹,,年齡,,就是年輪。
人生苦短,,再長壽,,也無法超越一棵古樹。
仰望一棵古樹,,就是仰望人生,;敬畏一棵古樹,就是敬畏自己的人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