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山公園是一坐歷史名園,北京中山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(故宮)南面,,天安門西側(cè),,與故宮一墻之隔。它原是明清兩代的社稷壇,,與太廟(今勞動人民文化宮)一起沿襲周代以來“左祖右社”的禮制建造,。是故宮的左膀右臂之一,歷史作用不可小視,。中山公園現(xiàn)占地23萬平方米,。
原為遼、金時的興國寺,,元代改名為萬壽興國寺,。1421年(永樂十九年)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,,按照“左祖右社”的制度,改建為社稷壇,。這里是明,、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。1914年辟為中央公園,。孫中山先生死后曾在此停放遺體,,為紀念孫中山先生,1928年由馮玉祥部下時任北平特別市長何其鞏等愛國人士改名中山公園,。
1913年民國政府接管了社稷壇,,開始募集捐款,準備將其辟為公園,。
1914年10月10日社稷壇對普通民眾開放,,稱中央公園,是北京最早成為公園的皇家園林之一,。公園開放前,,短時間內(nèi)進行了大面積的整修,開辟了面對長安街的正門,,鑿開了東壇門的圍墻,,修成了月亮門的樣式。
1915年以后,,又在園中添建了河塘,、疊石和其他建筑,社稷壇的戟門也被改為殿堂,。1925年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停放在園內(nèi)的拜殿,。
1928年由北平特別市長何其鞏等愛國人士把中央公園改為中山公園。在辟為中央公園后,,除保留社稷壇外,,先后營造了松柏交翠亭、格言亭,、蕙芳園等景觀,,還把習禮亭、蘭亭八柱亭,、保衛(wèi)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剎的宋代石獅移入園中,,園中還安放了多塊清代宮苑中的名石。
1937年日本占領北平后,,改為北平公園,,10月后又改成中央公園。
1945年抗戰(zhàn)勝利后恢復中山公園的名稱,,沿用至今,。里面的古建筑一直保持歷史的規(guī)劃布局,是古風古貌保存比較完好的城八區(qū)古建公園,,時至今天已經(jīng)成為人民群眾休閑旅游的一個熱門景點,。
1988年中山公園被中國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正在準備申請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
通過兩顆形體巨大的遼代柏樹不同年代的照片可以看出,,柏樹的生長量其實不是很大,,兩張照片的實際斷代應該在80年左右的時差,但是可以清晰的看出樹貌其實變化不大,,能長成如此參天大樹需要感謝歷史的包容,,時代的眷戀,彌足珍貴的東西,,今天我們有幸繼續(xù)欣賞她們真是我們的幸福,,愛護好身邊的名木古樹,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,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有意義,,更加璀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