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雙牌陽明山下桐子坳村有銀杏古樹600多棵,多為二三十棵連片成林,,連綿10多公里,。深秋時節(jié),滿村金黃,,宛若人間仙境,。
又到層林盡染的金秋時節(jié)。那些滿樹披掛黃金甲的古銀杏,那些楓葉紅于二月花的古楓,,以及昂然挺立寒秋的各種古樹名木,,在這個季節(jié),成為各地最迷人的一道風景,,令無數(shù)人為之心馳神往,。
其實,何止是秋天,,古樹名木一年四季都是奇景,。它們使人感受自然世界的真實和生命的合理,體味到繁盛,、優(yōu)雅,、莊嚴、粗獷,、厚重,、崇高等自然之美。
天然藝術(shù)珍品
古樹名木歷千百年風霜侵襲,,長壽,、高大、粗壯,、奇特,,形體蒼郁,樹干斑駁,,氣質(zhì)高貴而厚重,,體現(xiàn)著自然界特有的量和力。一棵棵鬼斧神工般的古木,,猶如一件件天然藝術(shù)品,,傳送著仙風道骨般的浩然之氣,儼然一件件天然藝術(shù)珍品,。
古老是古樹名木的基本屬性,。樹齡百年才能稱為古樹,一些古樹壽命之長超乎想象,。如陜西黃帝陵的軒轅柏,,傳說為黃帝手植,已歷經(jīng)5000年風霜,!史載,,西漢元封元年正月,漢武帝劉徹登嵩山,,加封嵩陽書院3棵側(cè)柏為“將軍”,,其中的“二將軍”樹齡4500年以上,!山東曲阜孔廟大成門的圓柏,樹旁有書法家米芾撰寫的《孔子手植檜贊》碑,,原樹多次死而復生,,現(xiàn)存老樹系清雍正年間新生!長沙岳麓山麓山寺觀音閣的羅漢松,,可查實的樹齡達1700年……古老,,表征生命力的強盛、耐力的長久和氣質(zhì)的非凡,。
高大是古樹名木的主要特征,。它們古樸蒼勁,或高擎入云,,或身軀巨大,,或濃陰如蓋,擁有巨大的物質(zhì)量,。古樹之高,,長千仞。如美國加州紅杉樹國家公園600年北美紅杉,,樹高達115.5米,。古樹之粗,大連抱,。如臺灣阿里山風景區(qū)3000年紅檜,,樹高53米,胸圍2040厘米,,材積504立方米,,人稱“神木”。冠幅之大,,綠連天,。如巴金散文《鳥的天堂》描述的廣東新會400年古榕樹,枝葉覆蓋面積1萬多平方米,,樹上棲鳥千萬只,,構(gòu)成一道鳥樹相依、和諧奇特的風景,。高大,,意味著生命的博大深邃和歷史的厚重。
奇特是古樹名木的重要特質(zhì),。有的橫空出世,,儀態(tài)非凡,;有的形態(tài)優(yōu)雅,,風采動人,;有的奇花異果,別具一格,;有的卓然獨立,,意境曠遠。瘐信《枯樹賦》形容其“乃有拳曲臃腫,,盤坳反覆,,熊彪顧盼,魚龍起躍,?!比缃K蘇州市吳中區(qū)光福鎮(zhèn)澗廊村司徒廟4株樹齡1900年的古圓柏,相傳為漢高密侯,、大司徒鄧禹手植,,形態(tài)特異,被冠名為“清,、奇,、古、怪”,?!扒濉卑赝Π危闹θ~垂,,蒼郁清秀,,茂如翠蓋;“奇”柏一干上矗,,頂干折裂,,分叉兩旁,薄皮連接,,新枝簇護,;“古”柏紋理紆繞,斑駁若鱗,,如蛟龍蟠,;“怪”柏曾遭雷擊,剖劈兩片,,著地再生,,臥地三曲,如虬似蟠,,欲昂首騰空而去,。奇特,表現(xiàn)出生命的無常與變化,,展示了樹木的智慧,。
書寫大地美景
古樹撐起一片綠蔭,,所在的地方就變成風景,風有了琴弦,,鳥有了家園,,空曠的原野有了可靠的標志。
在中華大地,,許多景點因它們而存在,。人們站在那些古樹面前,聽它講述故事,,從而感受到背后文化的力量,,領(lǐng)略到那種穿越歷史的厚重感。
迎客松為黃山象征之一,,位于青獅石與文殊洞前,,海拔1680米處巖石夾縫內(nèi),樹齡約千年,,樹高9.91米,,主枝迎路伸7.6米略垂,極偏冠,,主根生巖石內(nèi),,側(cè)根多數(shù)伸向東坡土壤,美麗非凡,。迎客松已制成鐵畫懸于人民大會堂,,我國政府首腦常于畫下與來訪國賓合影。1972年12月黃山森林火災時,,周恩來總理電令:一定要保護好迎客松,。
又比如,山西太原晉祠3000年古側(cè)柏,,與難老泉,、侍女像并稱“晉祠三絕”。
古樹群構(gòu)建的景觀更有震撼力,。如四川蜀道翠云廊,,以古柏聞名于世?!秳χ葜尽份d:“自劍州南至閬中,,西至潼關(guān),北至昭化三百里,,明正德知州李壁以石砌路,,兩旁植樹十萬株,今皆合抱,,如蒼龍蜿蜒,,夏不見日,。”翠云廊現(xiàn)有古柏1.3萬株,,為世界人工種植最早,、規(guī)模最大的行道樹群,。
古樹歷千古滄桑,,仍枝繁葉茂,形成許多奇樹奇聞,,妙趣無窮,,譽為“蜀道奇觀”。因《潛夫論》聞名的東漢著名思想家王符,,在隱居家鄉(xiāng)甘肅鎮(zhèn)原縣城北玉皇山時,,手植4棵側(cè)柏;明代時,,有人續(xù)植側(cè)柏93棵,;如今,漢柏明柏連成一片,,郁郁蔥蔥,,蔚為壯觀,與毗鄰的讀書臺,、潛夫祠相映成趣,,居鎮(zhèn)原“八大景” 之首。
時空穿越之美
古樹名木是大地的標志,。它們器宇軒昂,,元氣淋漓,枝葉鐵鑄,,干比石堅,,不凋不殘,風骨凜然,,形態(tài)萬千,,變形怪異,突兀存在,,顯示出自然力量,。
即使樹體有空洞、死節(jié),、繞曲,、風折、開裂,、蟲蝕,、火跡,、扭曲、變形,、倒伏,、腐爛、枯敗等缺陷,,依然透著神秘的威力,。總體而言,,古樹名木體現(xiàn)出“雄偉”的剛性美,,給人一種先驚后喜的審美體驗。
古樹名木無論處于靜態(tài)還是動態(tài),,都有著與平常植物完全不同的表情,。在古樹漫長的生命里,濃縮了時間,,擴展了空間,。美學家說,愈古愈遠的東西愈易引起美感,。古樹名木的時空穿越把我們實際人生的距離推至遙遠,,但我們又可以親近它們,對它們有必需的經(jīng)驗和知識,,而且沒有實用的聯(lián)想,,這就形成“不即不離”的審美距離,容易產(chǎn)生美感的體驗,。
古樹名木引人注目的形態(tài)和傳奇,,迅速使人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。朱光潛在《文藝心理學》里舉例說:“看古松看到聚精會神時,,我一方面把自己心中高風亮節(jié)的氣概移注到松,,于是松儼然變成一個人;同時也把松的蒼老挺拔的情趣吸收于我,,于是人也儼然變成一棵古松,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