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悟村陳灣北邊山坡下的土地廟旁的古榛子樹,。通訊員 宋俊初 攝。
荊楚網(wǎng)消息(通訊員宋俊初,、閔杰)古樹是一個地區(qū)悠久歷史的特殊象征與見證,,被稱為綠色的活文物。11月12日上午,,幾名到孝昌縣小悟鄉(xiāng)大悟村陳灣采風的攝影愛好者發(fā)現(xiàn),,該灣北邊山坡下的土地廟旁,竟然有一棵樹干粗壯得兩人抱不住古榛子樹,,該村64歲的村民陳建軍說,,這棵古榛子樹的樹齡至少有200年,但是沒有掛牌,,希望林業(yè)部門加大對這棵百年古樹的保護力度,,為村民留住這綠色鄉(xiāng)愁。
該村83歲的陳俊武老人說,,在自己當年是剛記事的小孩子時,,土地廟旁邊的這棵榛子樹就有這么粗大,2個大人都合抱不過來,。當年村里的老人們常說,,這棵樹在他們少年記事時,,就有這么粗大,到現(xiàn)在至少有200歲了,。這棵榛子樹和它旁邊的哪間小小的土地廟,,已經(jīng)成了陳灣人的集體記憶,無論他們外出謀生走多遠,,逢年過節(jié)回到村子后,,都要來這里的土地廟上香,同時撫摸一下廟旁邊的這棵古老的榛子樹,。
這棵粗大的古榛子樹在土地廟的東側,,順著山坡而長,樹干有些傾斜,,主干在離地面近2米高時分成“丫”字形主枝,,一枝朝南往村灣方向生長,另一枝朝北向著山坡生長,,樹冠高度達到了十幾米,。朝南往村灣方向生長的一枝主枝又分成三根次枝,由于遭受風雨雷電和蟲蛀,,有2根次枝已經(jīng)干枯死亡,,只有一根次枝上長滿樹葉;朝北向著山坡生長的這根主枝粗大健壯,,經(jīng)歷幾百年風雨以及與枝繁葉茂,。
陳俊武老人說,土地廟前的這棵古榛子樹,,在人民公社生產(chǎn)隊時期是村灣的中心,。盡管文革時期把廟拆了,但灣里的老人們來這里歇陰,,婦女們來這里聊天,,孩子們來這里玩耍,這棵百年古榛子樹見證了陳灣的風雨變遷,,村民們都對它有著很深的記憶和感情,。不過,由于最近這棵樹遭蟲害有些枝椏枯死,,他擔心古榛子樹不能得到妥善的保護,。
陳俊武老人說:“希望你們把這棵古榛子樹報告給相關部門,讓它也能得到有效地保護,。”
古榛子樹的樹干粗壯得兩人都抱不住,。通訊員 宋俊初 攝

主干在離地面近2米高時分成“丫”字形主枝,。通訊員 宋俊初 攝

朝南往村灣方向生長的一枝主枝又分成三根次枝,,,有2根次枝已經(jīng)干枯死亡,。通訊員 宋俊初 攝

朝北向著山坡生長的這根主枝粗大健壯,,經(jīng)歷幾百年風雨以及與枝繁葉茂。通訊員 宋俊初 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