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銀杏和槐樹是揚州樹齡最長的古樹,被列為揚州第一號和第二號古樹名木,。為了保存古樹基因資源,,2014年起,揚州市旅游局與揚州大學園植學院展開合作,,開展了古樹名木資源庫建設,。記者近日從揚大園植學院了解到,部分古樹繁殖苗木已成功走出實驗室,,移栽到城市綠化帶,。
歷時三年,研究人員成功培育3000株小苗
揚大園植學院教授金飚介紹,,唐朝銀杏結實性好,、種子質量好,人工繁育相對比較容易,,第一次就取得了成功,,結果出苗率很不錯。經過幾年的人工繁殖,,金飚和他的研究團隊共繁育了2000多株唐朝銀杏后代苗,。
然而,研究團隊對唐槐的繁殖工作卻不那么順利,。2014年采種時,,發(fā)現槐樹種子質量不好,因此采用扦插繁殖,,最后因枝條活性較差沒能成功,。2015年,研究人員發(fā)現槐樹長勢較好,,而且種子飽滿,,質量較好,當即決定采種進行種子繁殖,。為了保證種子成活率,,研究人員先將莢果剝開,取出米粒大小的種子,,然后放到沙床里;到了春天,,再放入催苗器中催苗;等根長出來后,再移栽到穴盤中,,在穴盤中長出小苗后,,移栽到地里。最終,,為槐樹繁殖了1000多株苗,。
"后代"已走出實驗室,,移栽到城市綠化帶
金飚介紹,槐樹是國槐,,雖然第一年因枝條活性較差沒能繁殖成功,,但目前成功繁殖出的小苗發(fā)育好,長勢也較快,,目前已有2米多高了,。因根系自我修復能力很強,國槐移栽后成活率也高,。
唐朝銀杏的"后代"因根系修復能力相對要弱一些,,雖繁殖相對比較容易,但移栽時卻要求更高一些,,因此要注重移栽時間,。金飚介紹,在生長過程中,,苗木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,,如自然災害、人為干擾等,。要讓唐朝銀杏和唐槐后代也成為長壽植物,,需要天時地利人和,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
"槐樹唐朝銀杏后代苗走出實驗室,,進入城市公共綠化,,讓市民認識了解它們。"揚州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。目前,,部分移栽到邗溝,、揚大校園和綠化苗圃的古樹后代苗長勢都比較良好,,為后續(xù)移栽工作打下基礎。
記者了解到,,唐朝古樹后代苗最后會移栽到什么地方,,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定,但應該會移栽到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地方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