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子懿 石宕
古樹是有生命的活文物,,它與其它文物研究有同等價值。通過古樹奇特的枝體語言,,研究其漫長坎坷的生存變遷,、探討古樹的生命之路、解析植物的抗?fàn)幘?,對鼓舞人類生存而言更有其深遠意義,。
任何物質(zhì)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,每種文化都有深奧的精神內(nèi)涵,。古樹人在為古樹養(yǎng)護復(fù)壯與修飾過程中,,努力探索古樹文化,無意中發(fā)現(xiàn),,有意總結(jié),,用他們對古樹的敬重之心,滿腔熱情地用“敏銳觸感和溫度”逐步“融進古樹文化的冷漠”,。并努力探討了古樹所以旺盛生存的主要原因,。
一、時空是古樹存在的必須
古樹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,。500年以上為一級,;300-499年為二級;100-299年為三級,,這是對古樹認知的基本概念,,足以說明時間的重要。
沒有時間無以論古,,例如:陜西延安市黃陵縣橋山黃帝廟,,軒轅柏距今已5000多年;陜西漢中市南鄭縣圣水縣圣水寺中,,蕭何為紀念眾桓的功績,,在這里所種桂花樹已有2200多年;西藏拉薩有一株文成公主為表示對兒子的垂念,,親手種的核桃樹距今已1300多年,;海南東方雅龍有一株300多年的6連榕樹,一株母體和5根氣根入地長成的支柱,,像一把6把撐天傘,,占地約2500多平方米。更有甚者海南安定縣榕樹王距今700多年,,氣根入土長成支柱根多達280多根,,隨山坡就勢生長,占地達8畝多。
植物都是既努力向上,,又橫向發(fā)展占領(lǐng)一定空間,。條件好的可以直接向上茁壯成長,條件不好的拐彎抹角,,轉(zhuǎn)來轉(zhuǎn)去的也要奮斗向上,,占領(lǐng)必得空間,保證生存需要,。生存不能沒有陽光,、空氣和水,有爭取才能保證更大的生長空間為我所用,。
二,、屹立不動
古樹的共同特點是屹立不動。人挪活,,樹挪死的日常經(jīng)驗就是這個道理,。樹木經(jīng)常移動,破壞根系,,改變外生存環(huán)境,,增加死亡概率。正如中庸之道所說:天命之謂性,,率性之為道,。率性之道就是上律天時,下襲水土,,順應(yīng)天時地利,,達到天人合一。古樹就是這樣默無聲息地順應(yīng)著,、生長著,。
樹高千丈根為本。古樹的根系盤伸到地下能供給營養(yǎng)的任何地方,。用中庸的淵淵來形容是最恰當(dāng)不過的,,淵淵是指靜深狀況,以立本為要,。根深而固本,,底固而樹牢。例如:新疆澤普,、內(nèi)蒙額濟納旗的胡楊樹,尤其獨立的胡楊樹根最深可扎人地下十幾米至幾十米,,橫向可外延近百米,,一是吸收地下水分,二是來對抗冬季狂風(fēng)惡沙。剖析曬干透裂的胡楊木質(zhì)里面分層,,而且是斜向交叉保證牢任,,真正達到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南西北風(fēng),。有力的保住了1,、3億年前遺留下的古老樹種,第三紀的活化石,。
三,、抗惡
抗惡能力是古樹生存的根本條件。古樹生存環(huán)境極為復(fù)雜多變,,有來自動物界,、昆蟲界、微生物界,、病毒病菌界,,以及各種物理的、化學(xué)的,、輻射以及人類自覺或不自覺的等方方面面的侵害,。在植物進化中也催生了方方面面的抗惡能力,古樹都可以采取各種應(yīng)對措施進行抗?fàn)?。例如:古樹殘留的各種各樣樹瘤,,奇形怪狀的疤結(jié),蜿蜒曲折疏密不同的木質(zhì)紋理,,釋放的不同氣味,,汁液、膠狀物,,都是古樹在爭斗過程中,,自我療傷留下的植物元素符號,并用它們的種種創(chuàng)傷痕跡保留下為生存而斗爭的戰(zhàn)場,、記載和陳述著抗惡本領(lǐng)產(chǎn)生的原因,。
因此,我們不難看出,,古樹根基牢固,,挺拔向上,順應(yīng)天時地利,,默默療傷求生存,,寧靜以致遠。多種途徑繁衍后代,,保證物種遺傳基因的不屈精神,,正是它長壽的根本原因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