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(jié),,伴隨著植樹節(jié)的來臨,大家都在熱議植樹的事,,可在高淳區(qū)椏溪中學老校區(qū),,一棵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(白果樹)也成為大伙熱議的話題。據(jù)了解,,這棵古銀杏樹有著一定的歷史文化,,尤其是掛果和冬季落葉時,不但碩果累累,,而且風景更美,。學校曾以此為象征,創(chuàng)作校歌,,至今傳唱了20余年,。
校友們心目中的標志
2018年3月8日上午,記者來到椏溪中學老校區(qū),,今年57歲的陳金龍老師介紹說,,學生們都在去年新校區(qū)紅太陽椏溪中學上課了,這里由他們幾位老師看護校園,。他說,,在學校教學了37年,對老校區(qū)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,“特別是這株古銀杏,,我們更是愛護,,還經(jīng)常為它做好除草施肥管理工作,讓它健康成長,?!?
陳金龍說,椏溪中學的前身是當年溧陽光華中學在這里設立的光華補習班,,1937年抗日戰(zhàn)爭期間為躲避戰(zhàn)爭影響,,光華中學選擇了地處交通閉塞、不受干擾的椏溪東陵庵設立了光華補習班,。當年就讀于補習班的學生高淳,、溧水都有,但宜興,、溧陽的較多,。后來,鎮(zhèn)江行署專員汪國棟在此設立區(qū)級私立國華中學,,直至上世紀50年代更名為椏溪區(qū)級中學,,現(xiàn)在椏溪中學校友不光大陸有,臺灣也有,,甚至遍布世界各地,。在當?shù)兀瑮肯袑W是所有名的學校,。
據(jù)悉,,這棵古銀杏也是校友們心目中的標志,據(jù)說椏溪中學原址曾是古老的廟宇,,明洪武年間,,一個僧人鋤地時意外發(fā)現(xiàn)一罐埋于地下的銀錢,后來這個僧人在發(fā)現(xiàn)銀錢的地方栽下這棵銀杏以作紀念,。
師生拒絕高價出售
一位老師告訴記者,,這是棵雌銀杏,夏季時枝繁葉茂,,高30多米,,胸徑也有3米以上,需三個成年人合抱,,毎年秋天樹上被風吹下許多白果,,特別是冬季金黃色的樹葉落下,就像鋪了一層金地毯,,更為美麗,。上世紀50年代,,一家工廠出高價購買這株古銀杏,但師生都沒有答應,。
抗日的烽火,,映紅我們的校旗。椏溪河畔,,響徹著救亡的歌聲……,。在椏溪中學,這首《我們相聚在白果樹下》校歌一直在傳唱,。
今年76歲的退休老師劉少榮是這首歌的詞作者。他介紹說,,這棵古銀杏是學校的象征,,他在這所學校教學了23年的語文,為了激勵和教育全校師生員工,,傳承校園文化,,上世紀90年代初期,一次為紀念開展“12·9”歌詠活動,,學校組織他與另一名有創(chuàng)作經(jīng)驗的老師,,以銀杏樹為背景、學校歷史足跡為素材,,作詞譜曲創(chuàng)作了《我們相聚在白果樹下》這首校園歌曲并傳唱至今,。
劉老師說,銀杏樹是椏溪中學的象征,,有著不屈的斗爭精神,。年年結白果,象征著學校培養(yǎng)了一批批學子走向社會,,在各行各業(yè)建功立業(yè),。椏溪中學誕生在抗日烽火年代,這首歌以抗日,、1949年后和改革開放三個階段作詞譜曲,,凡從這所學校走出去的學子都會唱。
據(jù)紅太陽椏溪中學校長王桂生介紹,,為了傳承校園銀杏精神文化,,他們不但對老校區(qū)的古銀杏樹進行保護,而且在紅太陽椏溪中學新校區(qū)栽下了30多棵小銀杏樹,,并把這首《我們相聚在白果樹下》校歌繼續(xù)傳承傳唱,。